December 5, 2019
November 28, 2019
November 21, 2019
November 14, 2019
November 7, 2019
October 31, 2019
October 24, 2019
October 17, 2019
October 10, 2019
October 4, 2019
Recent Posts
Featured Posts
本週評論:牧養在聖靈中
May 18, 2017
華人教會對聖靈工作,常出現兩極的反應,一是過度消費,凡事「泛靈恩化」,於是不當地把「靈恩」等同反智行為;另一則是極度忽略,不敢提及聖經所教導的聖靈位格與工作。
有部分教牧與信徒不自覺把聖靈看為某種超然靈力,只從本位出發,如個人事奉乏力,支取聖靈大能就能迅速充電,滿有動力為主作工。聖靈肯定不是供我們任意操控的神祕力量;祂乃是有位格之神,祂的作為有時超乎人的想像力 !
不理聖靈偏差
身為宣道會牧師,宗派屬靈傳統之四重福音,肯定聖靈於信徒群體的內住與工作。宣道會先賢先聖,無論是宣信、陶恕、翟輔民與滕近輝等,皆尊崇與追求聖靈的更新工作。每位信徒皆要《飲於能力之源》(借用滕近輝編譯之書名),方能有深度生命來承載廣闊使命。當教會自滿自足,陷於安逸中,用方法取代聖靈,不再與主結連,便徒有忙亂事工與聚會,卻不見生命的改變 ! 筆者嘗試從閱讀陶恕的著作中,整理他對聖靈的認知與經歷。
陶恕強調 : 「人的悲劇在於忽略了聖靈住在我們心中,而且忽略了祂的重要地位」(《聖靈的大能》,49頁)。「我們的錯誤,就是忽略聖靈,甚至到了忘記祂為三一真神的一位的地步」(《超然的經歷》,52頁)。
一般信徒,「對於聖靈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他幾乎以為沒有聖靈的存在」(《超然的經歷》,53頁)。教會一旦否定與輕視聖靈,我們必然自掘墳墓 ! 基督徒要渴慕聖靈的充滿,「沒有人可限定你該擁有神多少豐盛。祂已應許不斷挑旺我們心中的靈火」(《勝過撒但》,111頁)。

聖靈指導讀經
陶恕否定當時「唯理至上」讀經方法,認為「學會了經文,就已經獲得真理。」對大多信徒來說,讀經不一定要倚賴方法或註釋書,信徒只要用禱告的靈,按字面理解聖經,聖靈就會使人明白及遵行神的旨意。「若要明白聖經,必須與那默示聖經的靈一起讀它」(《義人之根》,43頁)。「我手中持有一本默示的書還不足夠 – 我必須有一顆受靈感的心」(《心意日新》,2月28日)。
由於陶恕沒有正統神學訓練,他卻透過終身自學,塑造他受人敬重的學養。他看每位牧師及神學生,要存這樣心志來讀經 :「考查聖經與真正明白聖經,需要有敬虔的生活,潔淨的心靈,並像主耶穌那樣的美德,這樣,他的思想才有所遵循,使他達到他所要明白的,就是人藉著自己的心思,所可能明白神的事……凡要參透講論神的聖徒的心思,先要洗淨他自己的心思」(《超然的經歷》,69頁)。陶恕批評昔日基要派的不足,就是「只有教義、欠缺聖靈」;他於〈聖經教導仰聖靈教導〉(《義人之根》,42-43頁),理解讀經者要被聖靈指教,「因為離了聖靈就不能明白聖經。」
支取聖靈供應
教牧與信徒要經歷聖靈持續不斷的供應,才能為主而活、為主作工;可惜我們對聖靈的位格陌生,對聖靈充滿感到恐懼,甚至對聖靈工作感到不自在。陶恕提醒我們 :「可稱頌的聖靈已經來到我們跟前,可是,我們卻視而不見,對祂漠不關心。我們拒絕祂,違抗祂,只隨自己心意行事,叫祂擔憂痛心 … 祂要給我們的內心帶來種種祝福,並且希望我們都得著這類經驗。」《聖靈的大能》
人於意想不到的時刻、或不可能的場景、或看不起的人身上,經歷聖靈於其中的作為,叫那些自以為擁有的謙卑下來。教牧與信徒要不斷「倒空」,才能持續地被聖靈充滿。陶恕引述宣信有關聖靈充滿的經典說明 :「被神完全的充滿就好比一個瓶子被掉進大海之中。你把瓶塞拔出,讓瓶子沉到海底,使瓶內充滿海水,於是,瓶子在大海之中,而大海又在瓶子之內。大海容納了瓶子,但是,瓶子卻只容納了大海的一小部分;基督徒與聖靈的關係正好也是這樣。」《聖靈的大能》
陶恕於1918年在外母家中經歷聖靈充滿,至於他有否說方言的經歷,則沒有任何文字記錄可尋。Charles Nienkirchen 於 A.B. Simpson & The Pentecostal Movement (138-140) 理解陶恕對五旬宗式「方言」的立場是反對。筆者認為陶恕對當時「五旬宗運動」立場是「同情又批判」。「我本人極其同情他們的境況 ……方言運動的確是被過分誇大渲染,甚至有不少人錯誤地將它凌駕於其他恩賜之上」(《聖靈的大能》,109頁)。
辨識聖靈經歷
如同宣信,陶恕評估一切屬靈經歷,皆以基督來作量度的準則。「『祂……來』,這簡單的兩個字,是一切神學與真理的根基」(《心意日新》,12月25日)。陶恕既不追求特殊經歷,也不拘泥固執於傳統,陶恕肯定與尊崇聖靈的位格與工作,他從教會歷史的回顧反對「恩賜終止論」,又反對「聖靈充滿漸進論」,他理解領受聖靈為每位信徒「與生俱來的權利」。
這位不斷倡導教會復興的先知,抗拒當時部分教會那股對「五旬宗經歷」狂熱,他卻沒有因噎廢食,全盤否定聖靈作為,反而全面而完整教導「聖靈充滿」,幫助信徒合宜「與聖靈為伴」(acquainted with the Holy Ghost)。信徒要被聖靈充滿,須要「獻身、祈求、順服與信心」(《聖靈的大能》,81-84頁)。
陶恕的聖靈論,基本與慕迪、宣信、杜雷 (Torrey)一脈相承,尊崇聖靈的作為,卻與五旬宗運動有所區別。他於宣信生平傳記 Wingspread 這樣評論 :「宣信在屬靈經歷上遙遙領先於他們;他毋須擁有他們所有的;相對於此群狂熱追求異能,宣信已找到蒙福的秘訣」(133)。陶恕肯定神醫的教導,卻反對把神醫聚會作為福音或佈道會的中心 (134)。
陶恕看聖靈的工作,不只限於人對神的熱愛,更在於「聖化的想像力」(sanctified imagination)與屬靈的辨別力。陶恕哀嘆教會領袖失去了慎思明辨,「我們極需要能透視雲霧、洞察萬事的領袖;這些人必須趕快出現,否則對這一代的人來說就為時太晚了」(《義人之根》,129頁)。
陶恕的「先知式信息」,毫不留情地痛斥教會世俗化,福音娛樂化;他諷刺忙碌宗教活動的信徒如「日本舞鼠」:「這些基要派分子–一直在跑,片刻也停不下來」(《勝過撒但》,126頁)。
信徒的自滿自足,乃是窒息靈命的死敵。他於 Out of The Rut, Into the Revival 挑戰教會的虛有其表及因循苟且,力陳教會最大的敵人就是「慣例」。他勸勉信徒要「竭力追求」(pursuit),「在信仰生活上,當我們承認自己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得最多」(《受教的心》,136頁)。
總結
陶恕的聲音,永不過時,我們這個年代須要向他學習 : 追求聖靈而不走偏激、有不可言喻的經歷卻以聖經作規範。陶恕信息,正好提醒教會每年「聖靈降臨日」(五旬節,2017年為6月4日),要教導信徒尊崇聖靈,操練聖靈內住與外顯的作為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