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曠野失了一個先知


(2019.12 台灣大學)

  2月29日下午於Facebook 收到蘇南洲社長家人代發消息,才知蘇哥於27日清晨睡夢中安詳離世。我即時回應,這真是難以接受的噩耗。

  26日我在Facebook 分享,他回應:「曠野路34年靠的是嗎哪和烏鴉銜食,一無所缺。」這句話也許是蘇哥一生服事的總結,走一條少人走的窄路。

  記憶中,我首次認識蘇南洲此位奇人,很可能源自2001年4月在港舉行的華人教會事工交流會,那時有來自北美、內地、台灣與香港的教牧及機構同工,有數日交流研討。及後,7月在吉隆坡的華福大會,再次會面。那時,只是點頭之交,印象是蘇社長高人一等。

  過了一段日子,我作了「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的董事,期間FES與雅歌出版社於財務方面出現衝突。有一趟我去台北,我嘗試與他聯絡,了解情況,作出調解。

  由於我的文章常刊登於《時代論壇》,蘇社長也有留意我這位牧者,他也邀請我不定期為《曠野》雜誌撰稿。我也沒收稿費,每次來台北時,由他作主請客便是。

勇者無懼

  「教會江湖」甚麼人都有,我也見識與領教過。蘇哥的正直與堅持,是這個圈子的稀有物種。來自國語教會,他走的是長老會教會的路,採用的卻不是政治正確、立場先於理解的抗爭路線。過去廿年,在若干議題如國家祈禱早餐會、中華褔音神學院出版二二八書本事件、《豐盛人生》月刊侵權等事件,友人笑他:「彷彿整個台灣教會界有權力有名望的,他均得罪了!」

  這便是蘇哥剛烈的脾性,他認為正確的必堅持到底,不理會對方多大多惡。換了其他人,或是我,我很大可能是妥協,或息事寧人。蘇哥常自嘲:「我心地不好。」他有心臟病,且動過大手術;他很多時如同唐吉柯德筆下的獨行騎士,單挑不同巨人及利益關係集團。

  2013年蘇哥主動建議,雅歌出版社、時代論壇與「教新」聯合出版了《公民抗命與佔領中環》一書,記錄了當時香港基督徒對這個課題的不同思考與立論。後來,我建議雅歌找侯士庭(James Houston)著作,共同翻譯及合作,於是《金齡教會的願景》出版了,一本探討教會迎接金齡信徒的書。

  作為台灣人,自然關心本土社會及教會議題,然而蘇兄的視野卻是中台港三地,不只限於台灣。他向我邀稿,甚至出版香港某些牧者、神學人及專業人士的著作,乃是讓台灣教會多些認識及了解。他對2014年雨傘運動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也甚為緊張與關注事態的發展。

智者不惑

  蘇哥閱人無數,他精準的建築師眼光,直視人內心。我以不計較心態與他交往,雖偶有些合作上的小磨擦,大家都能保持友情。倘若有人想佔他便宜,或與他斤斤計較,他必奉陪到底。

  他與不同政府部門、宗派堂會、機構、院校等交手,蘇哥常以下棋全局思考,給予對方,即或是敵人,有下台階或一條出路。蘇哥不是所謂「左膠」,立場宣示多於具體行動。他以「和平、溫和、理性」方式來參與社會運動。

  他常分享「二二八平安禮拜」籌備過程,怎樣以小博大、以寡敵眾、以蚊擾獅的謀略,與對方交手。他定位明確,就是站於二二八事件受害人與家屬的位置,尋求真相與復和,儘量不陷入政黨的政治操作。他確實看得很準,以這個為切入點,才能使整個運動超越政黨為權為利的關注。他的心願是六四受害人與家屬、反修例運動受害人與家屬,將來有一天,公義與復和可以成就。

  蘇哥不是那些口號式社會運動家,也非作「政治秀」,而是道成肉身,以基督信仰精神參與其中。他鋭利眼光看穿了政界與教會界有權勢人士的虛偽,與惺惺作態。就不同社會運動,他常建議要主動、主場、主體、主導、主僕來踐信。

仁者多慮

  蘇哥除了智勇兼備,他於我更是有人情味的屬靈兄長。首趟,2008年12月我與師母往台北遊玩;他與海瑩駕車接送我倆往野柳、陽明山等地。蘇哥安排了有一頓午飯,一起吃於桃園禪林,體驗慢吃的滋味。自此,每隔一兩年,我往台灣放假或公幹時,蘇哥總會盡地主之誼招待我吃一些當地的美食。

(2008,桃園禪林)

  蘇哥理解福音本義就是「幫助罪人走義路」,他痛斥不少福音派談論是「古墓福音」,基督徒本身是罪人,不要過分自義,無論面對同志、政客、雛妓、窮人等,我們非高人一等,要尊重對方,且謙卑同行。

  「生命中最當被肯定的不在乎華麗成功,而在乎潛沉自得;生命中成長的憑藉不在乎資產成就,而在乎反省日新;人間的契合,不在乎宣傳或施受,而在乎開放與接納;真理之門向來只向勇敢自由的心靈開放,而向封閉保守的人關閉。」(《曠野雜誌》發刊辭)這段話正好表述蘇哥為人態度。

  理想的仁者,心安自在,達致不憂;現實的蘇哥,我知您會憂慮極權政府可能會血腥鎮壓,塗炭生靈。因此,這些過重的憂慮令您承受生命之重,像隨風倒下的枯樹一樣。

結語

  因為疫情,師母3月不能來台,蘇哥於私訊引改動鄭愁予《錯誤》一詩:「香香(原文為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現今我才懂以此詩末句回送:「你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你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懐念你來電,我珍重你的催稿;我們在世皆是過客,您已經先作天國歸人了!

  多謝您多次接待,想不到2019年12月是最後一次見面。您帶我與師母往台灣大學,參觀連儂牆,並往桃園參觀天主教方濟生活園區,一起吃鴨肉。

  去年去鹿兒島旅行前,您以明治維新政治家西鄕隆盛(又名南洲)一詩分享:「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您父親確實有慧眼,在您身上確有西鄕南洲的「敬天愛人」心志。

  您曾吶喊:「給我們一個先知」,如今華人教會,失去了一個俠骨柔情的先知。恕弟3月20日因疫情限制未能來台參與追思禮拜,他日在天家再聚,謹以此文追悼 !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