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十周年感恩特刊:寫於四十周年紀念



參與「教新」事奉接近四十年,不知不覺間由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傳道,在「教新」成立之初,開始參與研究小組的事工、後得董事會邀請擔任總幹事、及後接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回想起來,為上帝使用「教新」在四十年間回應社會轉變、與香港教會一起繼續見證、在發起人董事同工及義工努力下服事教會及教牧同工、衷心感謝上帝。


四十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尤其是在聖經傳統中,包括了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摩西生平三個四十年的歷程,而四十更是猶太人一個常用的數字,如挪亞時代洪水維持了四十晝夜、摩西在西乃山領受律法時經歷了四十晝夜、十二探子窺探應許之地四十天、及耶穌在曠野四十晝夜禁食禱告接受試探。


提到禁食禱告,正正是「教新」成立時的焦點。當時正值中英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好些教會領袖一個月一次聚集為此禱告,繼而為延續此運動,成立了一個簡單組織來運作,便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四十年來,從沒有事工的組織,專注提出以禱告更新、探索如何回應社會轉變,開始時成立了七個小組來推動七方面的關注。稍後開始覺得需要有事工來延續運動,如支援教牧同工面對挑戰,及從事五年一度的教會普查等,然而組織繼續保持一個極小的團隊,事工推動靠賴全港教牧同工以義工身份參與。


「教新」成立的目的,可以說在九七後任務便完成,可以功成身退,然而為了延續支援教牧同工及繼續推動教會更新,董事會決定繼續努力,在人力物力方面,得到上帝的供應及教會及信徒的支持下,可以繼續努力。想不到數年前的社會運動,帶來社會及教會間的分化、移民潮再現、加上疫情影響,教會有形活動幾乎停擺,嚴重程度比起九七回歸時更甚,數據從剛發表的二零二四教會普查結果可見一斑。盼望「教新」成立時的異象及承擔,可以由第二代第三代同工繼續,在上帝恩領下,繼續與香港教會及信徒同行,把握上帝提供的機會,實踐上帝交付教會的使命。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席﹝2006至今、董事1997至今﹞、

第二任總幹事﹝1994-1997﹞)

Коментарі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