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時勢牧言:朝向更健康的服侍生命



近日遇到不少面對巨大壓力下的教牧,他們均以不同方式充電,最通常的做法就是跑步,亦有些為了健康而進行「168」斷食法,更有些找來健身教練操fit,大家都無所不用其極,總要減輕壓力和體重,達到「keep fit」的效果。


筆者則進食少些澱粉質例如飯類減去平時的一半;因膝蓋開始退化不宜多跑步,在中午飯後或下班時有大約20分鐘步行。為了減壓也會間中食一粒B雜補充,當然不能少是一杯咖啡,也會於平日放半天假「自由行」。


坦白說,筆者認識的教牧大多已是五十歲前後,過了中年進入金齡的歲月,新陳代謝難免減緩,不作調整便容易變得肥胖,體力降低不在話下,亦會有從生理到心理層面的互動影響,輕微則情緒容易因小事煩躁,甚至在不同場合例如會議中爆發,影響與人合作關係。教牧的事奉也一樣,屬靈方面與信仰生活要保持平衡與健康,不時檢視再前進,十分重要!


翻閱保羅區普(Paul David Tripp)的《危機四伏的呼召》,全書鋪陳了三大部分,分別是檢視教牧文化(危機四伏)、失去敬畏之險(忘記神是誰)及有所成的危險(忘記我是誰)。偶然,每當想起教牧包括自己面對的壓力,也會檢視一下。第一章〈朝向災難行〉有三方面的提醒,很有幫助,撮錄一些與大家分享。


我讓事工界定我的身分:「事奉成為我的身分!我沒有把自己視為神的孩子,需要日用的恩典;我不認為在自己成聖的過程當中,仍然需要與罪爭戰、需要基督的肢體、需要教牧事奉的呼召。不,我把自己想成是『牧師』,最低限度就是這樣!我認為,牧師的職位勝過呼召、勝過神給的恩賜,而且必須受基督肢體的認可;『牧師』就是我的定位!」(頁9)


我讓聖經和神學知識界定我的成熟:「合乎聖經的成熟,絶對不只是有關你知道什麼,它始終是有關如何將恩典應用在已經知道的事情上,來改變你的生活方式。」(頁14)


我把「事工的成就」誤認為「神贊同我的生活型態」:「事工的成就,自始至終是讓我們更多看到神是誰,勝過論及祂使用誰來成就祂的目的。我向來都錯了,我把非己力所能為的不配得功勞,歸給了自己,以致看不到自己正朝向災難行,深切需要神恩的解救。」(頁15)


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卻不能忽略自己在牧職事奉的種種危機。讓我們先檢視這三方面的情況,遠離試探,朝向更健康的服侍生命。


(此文原刊於第83期《使命與領導》,現略作修訂)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