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辨識「成功神學」(2018增訂)

  教會改革運動至今超過五百年,華人教會一方面享受先聖先賢推倒了公教會(天主教)的權力管轄,另一方面又自立「小教主」,同樣玩弄著權力遊戲。我們極需要「一生悔改」(《九十五條論綱》第1條),就是對付與摒棄「成功神學」,因為不少華人教會領袖與信徒骨子裡最喜愛的乃是「成功神學」。

  無論香港、台灣或北美,似乎能站台言說的,都是「成功神學」的代言人,筆者未見有任何機構或神學院敢於主辦「堂會或機構失敗經驗」交流會,邀請失敗者分享其失敗故事,我們從而在當中有所學習。

  回顧聖經與歷史,聖經不會刪除摩西的忿怒、大衛的姦淫、彼得的魯莽等;同樣德國教會紀念馬丁路德,也不會把堂會內有關路德侮辱猶太人的圖畫除掉,藉此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國際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波丹尼(Daniel Bourdanné) 於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大會前發表〈成功神學:發光的不都是金子〉,供與會者參考,筆者參考此文,再重新整理以下「成功神學」的六個偏差。

1. 失衡的聖經教導

  「成功神學」確實吸引人,因為有明顯可見的亮麗業績,人只要相信與擁抱這種「幸福音」就似乎能享受預期的成果。人人羨慕要做「屬靈亞伯拉罕」,信心之父,能享有從神而來雙重祝福 : 屬靈與物質。

  聖經不曾否定成功、財富與健康。〈箴言〉作者肯定「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十22),「智慧人家中積蓄寶物膏油」(廿一20)。聖經從不否定上主賜福(包括物質、健康、成功、地位與名譽等)予人;愈貧窮愈失敗便愈屬靈,同樣不合聖經的整全教導。

  聖經的價值顛覆了世俗那套「巴比倫式」價值,好大喜功不是走耶穌道路的主調。教會與信徒常要面對的試探就是 :「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路四6-7) 缺乏辨識的教牧與信徒,不理不問建議的是誰,總之有好處便下拜了。

  難怪萊特(Chris Wright)於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大會中,嚴厲批判「偶像崇拜 …是普世宣教的最大障礙。」他看教會面對的偶像正是 : 權力與驕傲、聲望和成功、以及財富和貪婪。萊特指出 :「有許多福音派領袖熱衷於自己在基督教會中的地位和權力,在此過程中變得不順服基督。他們崇拜聲望,因此誇大或虛報資料來使自己看來起更成功。他們就像以前的假先知,謊稱自己替上帝發言,實際上卻是為自己的利益行事。」(《靈風基金簡訊》,2011年春)

  「成功神學」扭曲了信仰的價值,低貶甚至否定了十字架與苦難,「健康」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成功」見證更能榮耀神。

2. 對人性過度樂觀

  「成功神學」把人看得過高,認為基督徒可以像神一樣,能叫任何事情成就。人具備創造主的能力,我們只要以信心宣告,就能使無變為有,祈求就必得著。

  「成功神學」從不正視人性的陰暗面,這類教師如蕭律柏 (Robert Schuller)強調人要成為「強者」,要展示「可能」思想。另一位「成功神學」代言人約爾歐斯汀(Joel Osteen) 強調「活出美好」與「活出全新的你」等。他講解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之所以成為啞巴(路一20-22),乃源於神禁止他會說出負面言論,從而影響神的大計。「正向心理學」逐漸壓過聖經的權威,負面思想就等同靈性有問題,自助技巧就取代了認罪悔改。

3. 看上主可被操控

  「成功神學」理解三一神只會賜福,賜予信徒健康與財富;只有好處,而疾病、貧窮則是咒詛,並非包括於神救恩以內。神基本是有求必應,只有祝福,沒有咒詛。

  人不能經歷成功、健康與財富,乃是因為人缺乏信心(我的頑疾未得醫治,乃因我信心不足),或人用錯方法(我沒有跟著大師的明確指示來做)。「成功神學」看疾病、痛苦與災難皆來自撒旦的攻擊,不關上帝之事。另一位假教師平約瑟(Joseph Prince)宣講「廉價恩典」,因耶穌所受鞭傷,信徒就不再疾病、悲哀、哭泣的咒詛,信徒於現世就能充分實現一切福分。上帝於這些教師與信徒心目中,淪為受人操縱的神明。神對我們最大的好處,只為了滿足人的各項需要。

4. 把信心等同技能

  「成功神學」講論「信心」,但其宣講的信心,只是「自信心」(self-confidence),相信靠己能成就大事,與聖經「真信心」本質相異,那是人靠神來成就事情。Daniel Bourdanné理解「成功神學」的信心,其實是「偽信心」,是一種我們「使用時就會自動生效的方程式」。

  信徒只要掌握及運用「信心之律」,任何事情,必能亨通。「不論你與基督的關係如何,運用『信心之律』你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任何人可以填入任何東西,包括健康,新工作,新房子,新車,所有你想要的」(Daniel Bourdanné)。

  「成功神學」把信心理解為樂觀主義、理想主義、積極思考、可能想像等。信心第一緊要就是相信自己,信個人的積極與毅力,就能產生屬靈力量,可成就任何事情。人只要擁有此種自信,就可以控制所有屬靈定律,甚至掌控物質世界,達成財富的轉移。「成功神學」強調向有權有勢有錢財有地位人士傳福音,相信只要這些有影響力人士信主,城市就會轉化,天國大能會彰顯。

  「自信心」不是「真信心」;聖經講論「信心」,基本是一種信任關係,不是操控對方的交易。「成功神學」售賣是「信心致富」、「快樂做老闆」、「成功育兒法」等,人只要找對了方法與技能,就能保證得到預期的回報。

5. 毋須與聖徒相通

  「成功神學」通常否定「聖徒相通」,不信教會的「一體、聖潔、大公、與道統」(one, holy, catholic & apostolic)。「成功神學」領袖看其經營的堂會或機構,只此一家,等同教會的全部。「成功神學」信眾,根本沒有「國度觀」,領袖不鼓勵,甚至不容許會眾參與圈外的活動。

  「成功神學」領袖,往往難於與人合作,即或合作,也是由「大佬」幕後操控。我們自辦的神學教育、差傳或其它事工,才是最正統與最有分量的。其他人的事工是要配合我,合我為一才能合作。這些「成功神學」領袖看其經營的堂會或機構,乃是神命定的獨家代理;「聖徒相通」根本不需要 !

6. 不肯認錯與問責

  信奉「成功神學」的堂會與機構,接受採用「為了福音、不擇手段」,只要目的正確,任何手段都可以做。本港某間機構的誠信備受質疑,就是有學者指證考古學未曾確實發現方舟遺跡;而這些聲稱有所發現的領袖,卻不會為言論失實而公開致歉。

  「成功神學」領袖犯錯之後,常裝作若無其事,好像事件不曾發生,與個人沒有任何關係。這些體面的成功領袖,擅長「卸膊」(推卸責任),出事是別人錯失,卻沒有反省,個人的沉默可能成為「共犯」,沒有及時阻止罪惡的擴展。太多教牧對「成功神學」的沉默,同樣助長此股歪風繼續禍害整個教會。

結語

  昔日公教「好大喜功」的擴建,因財政困難而透過「贖罪劵」來牟利;今日「成功神學」變相地於華人教會內,成為主流追捧的偶像。近些年來,成功教會領袖如趙鏞基、康希、海波斯等,出現金錢與性的醜聞,正提醒教會要切實悔改,拒絕「成功神學」。我們需要更多教牧與信徒有辨識能力,不盲目以世俗方式追求成功、權力與名利,學習謙卑、誠信與簡樸,就能避免教會不致被擄於巴比倫 !

(文章原寫於2017年,現重新修訂,特別是第一個偏差。)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