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領袖追求卓越還需親密的友誼

  教牧領袖常忙於職事,為教會的人事四處張羅,面對當前政治局面帶來的不同撕裂,堂會發展的種種壓力,容易忽略「身心社靈」的需要,生活失卻平衡,沒有為自己建立適切的朋友網絡,缺乏嘆息的機會。

  近年,教會領袖連翻失手,正反映教牧作為領袖常處於風眼,面對性、權力及金錢的試探,常落入危機而不自知。除了提高個人警覺之外,還需要有適切的支援,身邊友人適時的提醒,不至於東窗事發,泥足深陷。

容讓嘆息與聆聽

  費蘭度(Ajith Fernando)於《效法耶穌的服侍》,提醒教牧需要去掉表面的虛假與成功思維,面對自己真實的需要,回復人性;尋找一起互相承擔、分享掙扎與喜樂的朋友。他還指出親密的友誼是基督徒生命中所必需的,教牧覺得很難找到密友是因為教會只看重「教會增長」、「讚美神學」和「能力神學」,卻欠缺「嘆息神學」有關。

  所謂「嘆息」這個詞取源於羅馬書八章23節:「…… 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我們會生病,會有人不喜歡我們,或傷害我們。正如聖經中也有哀歌的體裁,我們容許有時嘆息,分享傷痛、悲哀及表白,在掙扎中經歷恩典。(172- 176頁)

  保羅區普(Paul David Tripp)在《危機四伏的呼召》羅列九個牧者迷失的跡象,其中一項是「沒有聆聽最親近之人所說的話」,牧者能獲取不少外在的不同幫助和關心,但老是聽不進別人的提醒,因為他感到被誤會,覺得沒有真正明白他的人,逐漸把自己推向死角。(28-29頁)

朋友相對不無言

  翻閱一篇文章 The 4 Friends EVERY Pastor Needs,講論不少教牧雖然一般為會眾所認識,但是能夠傾訴苦樂的朋友卻只有妻子及輔導員,可說是「地球上」最孤單的人(lonliest men)。文中提及的四種朋友,在我們生命中成為動力。

  助你發展的朋友(developer),他們在事奉上保護你,當你有需要時給意見和輔助;在你牧職的路上常能給你鼓勵,沒有他們你早已耗盡。葛培理曾經分享,他有好幾位這類的朋友,是他的同工,幫助他屢渡難關。

  生命導引的朋友(designer),他們與你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於婚姻、職事及教育孩子等方面成為你的指導。這位「朋友」也可能是書籍、文章、詩歌或是你在出席研討會中聆聽到的,給你導引。

  驅動策勵的朋友(disturber),這種朋友關係,有如申命記32章11節:「鷹怎樣攪動巢窩,在雛鷹上面飛翔,展開雙翅接住雛鷹,背在兩翼之上」他們會挑動你的情緒和內在的不安,讓你能夠展翅翱翔。使你對所謂「問題」看通一點,站遠一點,走出安舒區,更認識自己,潛力得以發揮。

  同行辨識的朋友(discerner),他們會帶給你屬靈的洞見,以愛心說誠實話;在彼此敞開的生命中相交,敢於與你一同冒險;當別人捨你而去時,他仍同在。正如箴言27章6節:「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敵人的親吻卻是多餘。」

  筆者從前在地區教會網絡的服侍日子,結識了不少教牧同工,我們常常因著聯合事工走在一起,不忘一起飯聚分享,不經不覺建立了一份主內情誼,學習彼此一起同行,成為朋友,直到今天我們間有相聚,或是多人或是個別,友情可貴。

建立真誠的友誼

  朋友貴乎真誠,才能甘苦與共,享受在一起。倘若你想找到良朋摯友,就先要學習真誠面對自己,才能以誠待人,建立實在的真誠關係(authentic relationships)。「你對自己有多真誠,你對別人也會多真誠,你向耶穌開放你整個生命,你便會對自己誠實。」(《真誠的關係》,110頁)

  Howard A. Walter是著名詩歌《我要真誠》(I Would Be True)的寫詞人,生於188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之後前往東京教授英文,返美後,寫下這首廣受歡迎的詩給母親,分享自己的心聲,後被Joseph Yates Peek 用口哨哼出曲調,傳頌至令。筆者要感謝孫國鈞牧師,他時任中學校長時,常於早會頌唱這首名曲,循循善誘。每當筆者遇到困難時刻,總會在心中哼唱,成為提醒和幫助。

  教牧為牧養職事忙碌之餘,要花點精神為建立屬於自己的友情留有「邊界」,正如一本書的頁邊需要空間一樣。若我們事事去到「最盡」,不留餘地,便無法承載更深入的真誠交往,也會錯過很多「互為彼此」的時刻。

  山下英子於人際關係的「斷捨離」指出,我們可以選擇多與「感覺不錯的人」相處,要思想是否有必要費力應付那些「感到不快的人」,以免耗損自己的能量。筆者認為交朋結友可以自由選擇,但也不要太過揀擇,劃地自限。

  蔡元雲醫生的一篇文章《我需要弟兄》,引發筆者不少共鳴。「我需要弟兄,需要他們的關心、支持、勸戒和鼓勵,我渴望與他們共闖戰場,同當憂患 …… 主啊,我願意真誠地愛你,求祢給我勇氣敞開自己,讓弟兄進入我的生命,讓他們成為我生命的試金石。」(《吶喊文粹》,22-23頁)

結語

  教牧人員不是十項鐵人,樣樣皆能,牧者也是人,需要友情滋養,才能走得更遠,健康地牧養。誠如巴恩斯(M.Craig Barnes)對牧者的忠告:「對會眾最好的牧養就是先照顧好自身的心靈。」

  我們要走出「成功」的迷思,不要孤芳自賞;要刻意為自己建立良好的朋友網絡,有助平衡事奉的拉力,退省有時,結連有時。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副總幹事

(本文原刊登於第59期《使命與領導》,2018年9-10月,現略作修訂)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