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church.org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
Hong Kong Church Renewal Movement (HKCRM)

info@hkcrm.org.hk

Tel: 852-27281700

  • 主頁

  • 本周評論

  • 聚會 \ 課程

  • 行事曆

  • 聖誕禮金

  • 新書出版《反修例運動中之教會》

  • 代禱信及財政報告

  • 聯絡我們

  • More

    0
    • Facebook App Icon
    香港教會普查
    聘牧登記
    「教新」簡介(及董事會成員)
    聯絡我們
    「教新」Wordpress
    香港基督教堂會名錄 (光碟版)
    教牧及信徒輔導服務
    文章版權及轉載事宜
    防止性騷擾指引
    防止及處理性騷擾政策

    本週評論:荒亂年代的機構事工

    December 5, 2019

    本週評論:思考「反修例運動」的「間閡」

    November 28, 2019

    本週評論:在亂世中敢於進場牧養

    November 21, 2019

    本週評論:進場的神學思考

    November 14, 2019

    本週評論:悼念永不放棄年輕世代的牧者 - 陳喜謙牧師

    November 7, 2019

    本週評論:亂世中「新世代」之素描

    October 31, 2019

    本週評論:從Fact Check的過程提升辨識力

    October 24, 2019

    本週評論:我成了後真相的「暴牧」

    October 17, 2019

    本週評論:當「疑似宵禁」時,堂會怎做?

    October 10, 2019

    本週評論:領袖追求卓越還需親密的友誼

    October 4, 2019

    Please reload

    Recent Posts

    本週評論:牧養「金齡」信徒的挑戰

    November 29, 2018

    本週評論:尋求公義的教會

    November 14, 2018

    本週評論:權力運用在教會 (2018 版)

    December 7, 2018

    1/4
    Please reload

    Featured Posts

    本週評論:堂會走過新市鎮的年日

    December 9, 2016

    |

    胡志偉牧師


      回顧歷史,香港教會於1980年至2010年整體蓬勃的增長,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就是新市鎮的發展。不同宗派與獨立堂會把握機會,乘虛而入,配合政府於新市鎮極為需要有團體承辦教育、社會服務與醫療服務等。

     

      70年代,港英政府基於大陸移民大量湧入,居住問題急待解決,開展首輪新市鎮拓展計劃(1972年推行),發展荃灣、沙田與屯門,承載180萬人口。堂會數目增長,反映於84年至94年期間的增長(見表1)。
     


      1979年,港英政府再發展三區 : 大埔、元朗、粉嶺/上水(後名新界北)。堂會數目增長,反映於84年至04年期間的增長(見表2)。

     


      90年代,政府開發第三期新市鎮 : 天水圍 (元朗、將軍澳(西貢)與東涌(離島)。從表3,可反映由94年起,至14年期間堂會數目的增多(見表3)。

     


      現時,9個新市鎮的整體人口約347萬,預計到2021年將增至363萬。本港不同宗派與獨立堂會因應人口流動,紛紛在新市鎮拓展新堂宣教工作。比較歷屆「香港教會普查」數據,本港堂會提供社會服務的比率,由94年的51.7%,上升至14年的66%。(見表4)

     


      香港教會植堂運動的黃金歲月,應是84年至99年期間,配合政府新市鎮發展,因而堂會透過申辦社會服務(如幼兒學校、幼稚園、中小學、自修中心、兒童及青少年中心、長者中心等),從而棲身新市鎮不同公屋與居屋內開設新堂(見表5)。

    ​

      昔日,堂會對社區的承擔大多來自現實的考慮,甚少基於整全使命的信念與實踐。有些堂會宣稱要成為「社區教會」,然而往往因著新市鎮教牧同工的轉換,能有事工理念與實踐經驗,可作參考的個案不多。大多新市鎮堂會扮演著「合約承擔者」角色,配合政府政策,互利互惠;甚至有部份堂會教牧與長執只從「佔地聚會」心態來理解堂會於社區的定位,堂會事工與其提供服務彼此分割、互不相干。

     

      新市鎮原基於「自給自足」與「均衡發展」而來,然而政府配套不足,除了荃灣與沙田較為接近市區,其它新市鎮往往因著公共運輸未能配合,再加上就業不足,社區內問題叢生(如屯門、天水圍與東涌等),堂會身處社區內,就社區引發關注事情,不得不作出適當的應對。屯門區與天水圍堂會等,分別因應區內家庭暴力個案而有的新聞事件,表達關注,作出支援事工。

     

      新市鎮堂會的教牧同工,知悉區內問題非一間堂會資源足以應付,需要結連與合作,才能使教會整體形像確立於社區之內。隨著政府下放若干權力至地區層面,地區意識強化,是時候,新市鎮堂會要重新思考其教會觀與使命觀,毋須模仿市區超大堂會模式,採索一條更適切本身與整合的宣教路線。

     

      當新市鎮堂會經過10年、20年之後,同樣面對社區人口老化的現實;有些堂會經已擴堂而搬離,原址的服務是交還政府、重新發展、或有其它出路 ? 筆者沒有答案,作為前新市鎮堂會的牧者,我願意在這課題繼續思考與整理。

     

     

    Tags:

    本週評論

    Please reload

    December 2019 (1)

    November 2019 (4)

    October 2019 (5)

    September 2019 (4)

    August 2019 (5)

    July 2019 (4)

    June 2019 (4)

    May 2019 (5)

    April 2019 (4)

    March 2019 (4)

    February 2019 (3)

    January 2019 (5)

    December 2018 (3)

    November 2018 (5)

    October 2018 (4)

    September 2018 (4)

    August 2018 (5)

    July 2018 (4)

    June 2018 (4)

    May 2018 (5)

    April 2018 (4)

    March 2018 (5)

    February 2018 (3)

    January 2018 (4)

    December 2017 (4)

    November 2017 (5)

    October 2017 (4)

    September 2017 (4)

    August 2017 (5)

    July 2017 (4)

    June 2017 (5)

    May 2017 (4)

    April 2017 (4)

    March 2017 (5)

    February 2017 (4)

    January 2017 (3)

    December 2016 (4)

    November 2016 (4)

    October 2016 (4)

    September 2016 (4)

    August 2016 (4)

    July 2016 (4)

    June 2016 (5)

    May 2016 (4)

    April 2016 (5)

    March 2016 (4)

    February 2016 (3)

    January 2016 (4)

    December 2015 (4)

    November 2015 (4)

    October 2015 (5)

    September 2015 (5)

    Please reload

    Archive

     © 2019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版權所有      ©2019 Hong Kong Church Renewal Movemen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