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church.org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
Hong Kong Church Renewal Movement (HKCRM)

info@hkcrm.org.hk

Tel: 852-27281700

  • 主頁

  • 本周評論

  • 聚會 \ 課程

  • 行事曆

  • 聖誕禮金

  • 新書出版《反修例運動中之教會》

  • 代禱信及財政報告

  • 聯絡我們

  • More

    0
    • Facebook App Icon
    香港教會普查
    聘牧登記
    「教新」簡介(及董事會成員)
    聯絡我們
    「教新」Wordpress
    香港基督教堂會名錄 (光碟版)
    教牧及信徒輔導服務
    文章版權及轉載事宜
    防止性騷擾指引
    防止及處理性騷擾政策

    本週評論:荒亂年代的機構事工

    December 5, 2019

    本週評論:思考「反修例運動」的「間閡」

    November 28, 2019

    本週評論:在亂世中敢於進場牧養

    November 21, 2019

    本週評論:進場的神學思考

    November 14, 2019

    本週評論:悼念永不放棄年輕世代的牧者 - 陳喜謙牧師

    November 7, 2019

    本週評論:亂世中「新世代」之素描

    October 31, 2019

    本週評論:從Fact Check的過程提升辨識力

    October 24, 2019

    本週評論:我成了後真相的「暴牧」

    October 17, 2019

    本週評論:當「疑似宵禁」時,堂會怎做?

    October 10, 2019

    本週評論:領袖追求卓越還需親密的友誼

    October 4, 2019

    Please reload

    Recent Posts

    本週評論:牧養「金齡」信徒的挑戰

    November 29, 2018

    本週評論:尋求公義的教會

    November 14, 2018

    本週評論:權力運用在教會 (2018 版)

    December 7, 2018

    1/4
    Please reload

    Featured Posts

    本週評論:逆勢下堂會牧養

    May 4, 2017

    |

    胡志偉牧師

      宗教改革經歷了五百年,全球與本土要改革教會的呼聲此起彼落。問題是華人教會傳統的包袱,有些習慣與做法不是說改,就能一下子改過來。「我不憎恨改變,但我最憎恨你來改變我」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堂會生態改變

     

      作為宗教權力的組織,我們要接受後現代與後真相年代,特別是新世代普遍對權威的質疑、對建制的不信任。整體教會形象於公共空間,看來負面多於正面。再加上堂會年齡老化,按照《2014香港教會普查簡報》數據,每四間堂會便有一間是50年或以上(25.7%)。堂會組織的老化,意味著大多堂會呈現科層化結構、管理官僚化與專業化,辦事講究章則與程序。

     

      隨著教牧退休潮於未來年日白熱化,領導層可能後繼無人、青黃不接,教會領袖確要反思於逆勢下要勇於進取,或智於退守 ? 因應每間堂會是獨特的,生命週期也有所不同,成長中堂會有地利與人才的優勢,積極發展是正常的。當堂會走向「成熟後期」(即衰退前期),事工與人數停滯或倒退,甚或教牧同工每兩三年便轉換一次,這些堂會領袖就要面對現實,更新思維,不要務求發展壓倒一切,這只會使堂會發展更不健康,陷入更長期衰退狀況中 !

     

     

      堂會如同人的年歲一樣,年紀大了就要有智慧地減少活動與聚會,因為精力所限(特大型堂會例外)。倘若中小堂會不知年歲限制,一切事工仍要勇往直前,無論台上怎樣大聲疾呼,事工怎樣宣傳推動,見到會眾反應是熱心不再,不少事工只是行禮如儀,勉強為了責任而參與(因我是執事、部長或籌備者)。

     

      全球各地統計數據反映,大多教會崇拜的出席率是放緩與下降,這涉及資訊科技與消費模式的改變。定期崇拜信徒較過往出席次數減少,這是因應職場生態而要主日公幹或出差、父母間中要出席子女校內外活動等。每逢長假期,可預期是整體崇拜人數下降,因為中產信徒家庭與單身信徒會外地旅遊,教會領袖能怪責或禁止這種風氣嗎 ? 

     

      隨著部分會眾老齡化,有些家庭成員散居各地,這些「金齡」信徒會如同季候鳥一樣,定期飛往不同城市,或與家人團聚,或探親旅遊。有些金齡信徒更因著經濟因素,選擇較長時間於內地城市、台灣或東南亞等地生活,畢竟香港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之一。

     

      這意味著越是中產堂會,越多中產退休信徒,將要面對是更多不穩定參與堂會聚會的信徒。還有身體因素,某些老弱信徒更因行動不便或突發性疾病而未能固定參與聚會。

     

    選擇做少得多

     

      應對堂會老齡化趨勢,教會領袖便要重新思考人力資源的投放。倘若一間不過百人的堂會,教會領袖要智慧地精簡堂會會議次數。堂會菁英是否開會多於做事 ? 有些會議可否每兩個月才開一次 ? 不同會議能否安排於同一主日不同時段內召開 ? 會議與聚會減少了,堂會肯定會健康些 !   

     

      隨著年日發展,教會領袖明知有些傳統聚會或事工經已失效,就不要礙於面子與人情要繼續舉辦下去。有些事工或聚會,可否光榮地結束或解散 ? 不能解散,因內有不少集體記憶;可否凍結有關事工或聚會 ? 

     

      教會領袖有了共識,毋須每個部門或年齡牧區皆要按照過往做法,年度要推動一兩個事工項目來證明我們確實盡責事奉,後果常是參與人數差強人意。差傳部是否每年要辦「短宣」才能推動差傳 ? 傳道部是否每年要辦至少一次佈道會就算完成使命 ? 

     

      青春期堂會滿有用不完的精力,自然問題不大;然而堂會走向老齡化,教會領袖

    要選擇做小而得多,聚焦於核心事工與聚會,不必要事工與聚會就要刪除。教會領袖可因應事工需求而成立「專責小組」(ad hoc group),一旦任務完成,就可解散小組。教會領袖於事工規劃要有遠見與智慧,體制與事工若不鬆綁,集中資源做好崇拜、團組、主日學或聖經教導、門訓等,戰線太闊只會使更多事奉者因傷或倦而退役 !

     

    致力栽培領袖

     

      當堂會向上發展時,第一代或第二代領袖把握機遇,大事發展,也是無可厚非。堂會或機構於成長期間,購置物業或擴展可用空間、因應事工需要而增聘人手等,隨之要改組架構、完善管理等。

     

      然而堂會一旦面對逆勢,就要改變陣營,可能意味著要穩紮穩打,沒有本錢全面搶攻。倘若在位領袖於兩三年要退下來,當務之急肯定不是繼續高速與大力發展事工,反是物色接任人選,兩代共事,栽培後起之秀能順暢接任。

     

      栽培領袖正是香港整體教會最大的挑戰。在位領袖要學習怎樣「退位」與「走位」,導引較年輕同工能「上位」而不會走樣。有些年長領袖,對其它世代同工抱有戒心,未能放心把職責交付,確實有些同工表現未及理想;然而經驗是累積,這些同工有可能需要更多肯定與支援。

     

      有項研究訪問了150名退休的各行各業的成功領袖,了解他/她們從何途徑學習領導,發現了職責構成「學習領導之道」的五成,其次有三成來自關係的學習,一成為個人成長中的深刻經歷,只有一成是來自神學院或訓練課程。領袖學會怎樣領導,主要途徑不是來自神學院或訓練課程,也不是有名師可作「生命師傅」(mentor)或教練,乃來自「職責」所在。

     

      筆者反對延長教牧的退休年齡,在位領袖延遲退休,只把問題拖延解決。教牧夠了年期(60歲或65歲),可選擇以合約方式續聘;而承擔職責要有所改變,不再發號施令、指揮他人,乃從旁教練,退居幕後。

     

    重建信任關係

     

      香港政治情景的矛盾與張力,短期內不會有實質改善;堂會內人際關係也呈現互不信任的氛圍。這兩年來,筆者採用「自然教會發展」為堂會診斷健康,其中明確弱項之一為「整全發展之團組」。就筆者接觸與觀察,不少堂會之團契小組生活「名存實亡」,維持內聚社交關係,難以吸納新人。

     

      重建信任,就是堂會領袖(教牧與長執等),以身作則,表裡一致,活出真實的信仰。展示脆弱,便是我們可做的第一步。我們能取得新世代的信任,不再倚賴專業、知識或權威,乃是我們真誠無私關愛與信任他/她們,有空間可承載錯失,有機會可實現理想。

     

      唯有堂會回歸「人性化」,放棄「事工化」的思維,不再著緊數字與業績;堂會重新塑造「跨代結連」,不同世代分享生命故事。人是堂會所關注與看重,在前面艱難年日,我們更要培育這種「生死與共」的友情,我們才能守住信仰,一起為主忍受苦難。沒有信任,我們怎能心手相連 ? 

     

    結語

     

      面對前景不確定,教會處於逆勢下,我們不能堅持過往成功方法重新再造,便能

    走出困局。我們要智慧地選擇事工,量力而為,做少而得多;要刻意栽培接任領袖;最後,更要重建整體信任關係,方能適切地牧養會眾迎向挑戰。

     

    (文章刊登於《使命與領導》,第51期,2017年5-6月)

     

     

    Tags:

    本週評論

    Please reload

    December 2019 (1)

    November 2019 (4)

    October 2019 (5)

    September 2019 (4)

    August 2019 (5)

    July 2019 (4)

    June 2019 (4)

    May 2019 (5)

    April 2019 (4)

    March 2019 (4)

    February 2019 (3)

    January 2019 (5)

    December 2018 (3)

    November 2018 (5)

    October 2018 (4)

    September 2018 (4)

    August 2018 (5)

    July 2018 (4)

    June 2018 (4)

    May 2018 (5)

    April 2018 (4)

    March 2018 (5)

    February 2018 (3)

    January 2018 (4)

    December 2017 (4)

    November 2017 (5)

    October 2017 (4)

    September 2017 (4)

    August 2017 (5)

    July 2017 (4)

    June 2017 (5)

    May 2017 (4)

    April 2017 (4)

    March 2017 (5)

    February 2017 (4)

    January 2017 (3)

    December 2016 (4)

    November 2016 (4)

    October 2016 (4)

    September 2016 (4)

    August 2016 (4)

    July 2016 (4)

    June 2016 (5)

    May 2016 (4)

    April 2016 (5)

    March 2016 (4)

    February 2016 (3)

    January 2016 (4)

    December 2015 (4)

    November 2015 (4)

    October 2015 (5)

    September 2015 (5)

    Please reload

    Archive

     © 2019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版權所有      ©2019 Hong Kong Church Renewal Movemen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