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本週評論:睹書思人 : 畢德生留下的靈性遺產
引言 畢德生牧師 (Eugene Peterson,1932-2018)為當今基督教靈修大師之一,剛於10月22日持久專一順服地安息主懷,終年85歲。 93年筆者舉家往溫哥華維真學院進修,享用我只有一次安息年假;期間有幸修讀畢牧師教授的科目。92年起,畢牧師剛放下長達29年...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非此即彼 - 堂會增長或健康 ?
引言 近廿年來,全球教會的發展趨勢,因應時代的變遷,觀念上已有所轉變,其中最明顯的是由原來「教會增長」(church growth)的注重,轉至現今「教會健康」(church health)的建立。 華人教會一直尋求質的更新,在探索過程中,不斷有兩種截然不同呼聲,影...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教牧的「自身照顧」
引言 「你要留意自己,也要留意自己的教導,要在這兩件事上堅持不懈,因為這樣做,既可以救你自己,也可以救那些聽你的人。」(提前四16,《新漢語譯本》) 正如太田和功一(Koichi Ohtawa)分享,我們的成長從在沒有修讀一科叫「自身照顧」(self-care),很多教牧只...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成功神學」思考的偏差
筆者早前撰寫〈辨識「成功神學」(2018增訂)〉一文後,有王生堅牧師回應〈駁斥胡志偉的邏輯謬論和誤導性的標籤文化〉。這個年代,有讀者肯花時間與作者理性交流,而非各自表述,實在難得 ! 「成功神學」標籤 首先,有關「成功神學」(prosperity...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本港「離堂會」現象
許家欣的研究〈究竟香港有多少基督徒 ?〉,從不同數據整理,估算「廣義基督徒」(不包天主教徒,但異端與極端也包括在內),可能佔香港整體人口20.4%至29.3%。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每五年所作一次的「教會普查」,2019年將展開另一次,只能反映堂會現存聚會信徒的數目。 ...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辨識「成功神學」(2018增訂)
教會改革運動至今超過五百年,華人教會一方面享受先聖先賢推倒了公教會(天主教)的權力管轄,另一方面又自立「小教主」,同樣玩弄著權力遊戲。我們極需要「一生悔改」(《九十五條論綱》第1條),就是對付與摒棄「成功神學」,因為不少華人教會領袖與信徒骨子裡最喜愛的乃是「成功神學」。...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從海波斯身上,我們學到甚麽功課 ?
引言 「就我所知,『我們學到甚麽功課 ?』這個問題,是對失敗的最佳回應。」(239頁) 這番說話來自海波斯(Bill Hybels)所著《卓越領導格言》。筆者不會因人廢言,我們得承認人人皆是「罪中打滾的義人」(鮑維均於港九培靈研經會之主題)。 事件發展...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泰澤」運動與香港教會
引言 前一陣子,有來自法國南方「泰澤」(原為地方名稱,法國南部一個小村)群體申漢烈修士到訪,彼此分享後,「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聯同「泰澤」於4月26日舉辦了一場教牧交流會,有來自不同宗派與獨立堂會共60多位同工參與。 「泰澤」運動,為何能吸引一大群青年參與 ?...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辨識家庭牧養
本港大多堂會標榜與高舉「家庭」價值,然而真實的教會生活卻是「拆散」家庭。就以崇拜為例,一家人返到聚會場址,(有些已因聚會堂次而去兩個不同的聚會點),成年信徒與其下一代各自各有其崇拜、團組與學習聖經的活動。表面上,一家人返同一間教會,現實是同一家庭三代人可能被安排至分代分齡的...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教牧的「雜讀」
一年一度香港書展舉行,可惜近數年政治壓倒文化,過往那些講座與題目有一定吸引力,如今書展有些淪為散貨場,真金實際過文化。書展對愛書人意義不大,愛書人無論怎樣也會找到心儀之書。買書與看書也是兩回事,我看書最快是「打書釘」(光看不買),其次是借書,最後才是買了的書。因書已據為己有...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正視牧職的壓力
教牧職事可算是「高壓力指數」的專業之一,除了要面對事工與會眾不同的需要,有些時候又要處理突發的危機。牧者要在情感方面承受會眾的生離死別,同時要處理個人內在情緒。 當教牧有過多責任、開不完的會議、不斷聆聽與關心會眾的需要,他/她可能陷於「壓力過度」而不自覺。牧會是「困身」,相...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堂會要正視性騷擾事件
近日發生於某堂會有牧師被揭發性騷擾女信徒事件,再加上協進會性別公義促進小組公布教內性騷擾研究報告,自然引發教內外的高度關注,輿論譁然。 本港1,287間華語堂會,聚會人數30萬,現累積舉報個案55宗,反映問題是大或小,筆者不在此評論。筆者常見教會領袖對「教內性騷擾」事件漠視...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重建「勉導同行」關係
當今全球華人教會面對的嚴峻挑戰,就是青少年或「信二代」出走教會的現象。過往十年,部分堂會(特別是香港)過度重視「分齡牧養」,形成堂會會眾有意與無意之間把兒童與青少年分隔出去。堂會下一代需要有同一世代的友伴,但同樣需要與較為成熟的成年與金齡信徒結連;「勉導同行」(mentor...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辨識「非」政治化與「去」政治化
常有教會領袖憂心,當教牧與信徒過度參與社會運動,或熱切討論社會課題,就會帶來教會「政治化」。筆者更不下數次於不同場合,親耳聽過一些「倒果為因」的謬誤,認為「雨傘運動」導致中央打壓內地教會的言論。這些教會領袖完全漠視習近平全權管治下的新政作風,天真地以為躲在堂會內就能求存自保...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在撕裂世代中跨代同行
筆者早前出席「黃金時代」的高峰會議,參與「跨代共融」論壇,來自不同地方的講者分享其研究,顯示環境與活動的設計有助代際間建立共融的生活。透過跨代活動設計(Intergenerational Contact Zone),例如跨齡遊樂場及iphone...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不要失去他們
香港教會老齡化,退休信徒日增,青少年流失嚴重,若未能找到行動對策,令人擔憂不少教會將出現「只有一代的信徒」。 近十年來,在北美等地方陸續發表有關青少年流失的研究,發現他們的年齡介乎19至29歲。心理學教授Jeffrey Arnett稱此階段是成年初顯期(emerging...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全面管治下的香港基督徒質素
筆者選用一節經文與各位分享,以弗所書四章15節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思高聖經譯本 :「反而在愛德中持守真理」。 這段日子,習大人全面管治下的中國與香港,這樣說不大正確;應說 : 習主席英明領導下的祖國與特區香港,才合乎教育局標準。現今政治取向等同真理,假話謊言充斥,在此...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活出佈道的生命
時代逆轉,一些教會事工已不合時宜,我們需要審時度勢,作出調適。近年,教內因大型佈道事工爭議不休,力量變得分散與各自為政,呈現分化危機。 為什麼舉辦大型佈道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分歧?為什麼青少年出走教會現象越發嚴峻?為什麼今天難以凝聚教牧領袖,關注當前牧養危機?為什麼教牧退休潮來...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