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本週評論:教牧退休潮中的繼任規劃
面對「嬰兒潮一代」教牧正進入退休潮;「教新」於《2014香港教會普查簡報》特別問及堂會有關堂主任退休與其接班人的現象。報告反映本港堂會有8.8% (113間),表示其堂主任將於未來3年內退休。其中,37.2% (42間)...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糾纏不清的政教關係 (下)
政教絕對分離 ? 1986年以「辛維思」(馬力) 為名的一系列政教關係文章,引發教會的熱切討論。本港教會經討論後,釐清政教關係的四種形態 : 「政」府機構與宗「教」團體、 「政」治活動與宗「教」信仰、 「政」治活動與宗「教」團體、 「政」府機構與宗「教」信仰。...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糾纏不清的政教關係 (上)
引言 華人教會 (香港、台灣等地) 一旦關注公共事務,談論政事,常出現不成熟的兩極現象 : 一是對社會發生種種涉及信仰價值之事漠不關心,拒絕進場;另一則是不按情理的「過度參與」。 台灣總統馬英九於2015年12月24晚出席某間堂會平安夜聚會時,有牧者安排他站台分享;及後這間...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與堂會事工
目前,《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正於立法會審議中,未知能否通過。這條被網民與公眾形容為「網絡23條」,令人擔心一旦通過,就會限制了港人的言論自由。 隨著本港主流媒體已逐步「染紅」,阿里巴巴已收購《南華早報》,又正洽購《明報》,網絡新聞與自由是我們僅有最後可互通消息的...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成功神學與本港教會
不少華人教會骨子裡最喜愛的必是「成功神學」,口裡當然說另一套。教牧與長執忙於追逐是最新最成功的堂會發展模式。倘若有機構主辦「堂會失敗」研討會,可能參與的不多。 康希牧師 :「各位看看,只要傳揚成功神學的教會都很成功 …」,似乎傳揚「成功神學」的堂會都能「高朋滿座」,難怪「成...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為何有「教會阿Q」?
就筆者多年來與不同教會領袖的接觸與交手,越來越體驗柏楊於《醜陋的中國人》(1985年版) 所言 :「我們的醜陋,是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柏楊如同魯迅一樣,深感中國文化積習的陋習,喜歡「假大空」,不能接受事實的真相,總有法子來自圓其說。...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為何我們這樣「法利賽」 ?
「想像一下,好比你搬進一棟擁有大幅落地窗的房子,從這扇窗子你可以俯看雄偉的美景,白雪靄靄的群山環抱著廣袤的湖水。你擁有最好的包廂,可以觀賞暴風雨的形成,看見色彩斑斕的陽光,投射在岩石、樹木、野花和湖面之上。你為這樣的景致著迷。一天好幾次,你會中斷手邊的工作,駐足窗前,欣賞這...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為何香港信徒不快樂 ?
著名作家楊腓力 (Philip Yancey) 訪港主領連串聚會,筆者有機會於日前往風雨之地(港大百周年校園),聆聽這位見識豐富的智者分享「真正的快樂」(True Happiness)。 楊腓力引述聯合國發表〈全球快樂指數〉,指數評分包括:人均生產總值、平均健康壽命、社會支...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再思領袖的濫權
回顧歷史,再看現今教會界的醜聞如康希牧師挪用教會款項等,或若干堂會因為在位領袖 (教牧有,長執也有) 弄權而帶來堂會的虧損。 本質上,權力是中性,有善也有惡,有創造的能力,也有毀壞的力量。一切權力皆源自神,教會領袖並非權力的擁有者,只是受託於特定堂會內行使受從上而來(宗派)...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忙亂中心靈更新
常有人認為理想的領袖必是忙於開會、埋首事工、不斷趕死線的工作狂;一位有效能的領袖就是信奉「多勞多得」的殷勤僕人,個人地位與成就皆是以其「有所為」作為衡量。 無疑,領袖的辦事效能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嬴取跟隨者對其信任而賦予帶領的權柄。辦事不力的領袖,確是叫跟隨者無所適從,甚至拒...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衝突年代中家庭面對的挑戰 (下)
3.資訊科技與世代差異 流動數碼科技正影響著家庭生活,一家人同桌吃飯,各自向著智能手機傳信。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雪梨透克 (Sherry Turkle) 於新著 Reclaiming Conversations,指出由資訊科技來主宰生活,為此我們要付出代價。透過研究發現,社交媒...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衝突年代中家庭面對的挑戰 (上)
教宗方濟各曾聲稱 :「家庭是人類社會首要組成的細胞。」家庭確是穩定社會結構的核心,家庭具有接納生命的召命和傳遞信仰的使命。雨傘運動過後,現今的政治與社會氛圍,對本港不同社會階層的家庭帶來嚴峻的挑戰。筆者以下面四個全球與本土趨勢,想像未來一段年日家庭要面對的考驗 :...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撕裂」是否問題所在 ?
自雨傘運動前後一段日子,「撕裂」一字成為社會與教會的「潮語」,而教會中人更以負面來理解「撕裂」。「撕裂」似乎成為了本港教會新七宗罪之一,教會要做的是避免「撕裂」,凡任何議題有機會引發爭議、對立與「撕裂」,教會領袖就要迴避,明哲保身,息事寧人。如果政治議題會引發堂會「撕裂」,...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哀傷、想像與審判 (講於雨傘運動一周年)
我們抱著哪種心情在此記念雨傘運動一周年,我們肯定不是在此唱《生日歌》(雨傘運動期間的另類表達) 或唱《撐起雨傘》。我們不是無奈地看雨傘運動是無功而回,一無所得;若是這樣,我們根本不會在這裡出現。今午我選取〈耶利米書〉卅章8至24節,與各位彼此鼓勵。我認為我們要來這裡一起舉哀...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本週評論:作為「外判講員」的自白
首先,我要聲明作為蒙召宣講聖道的「傳道人」(尊稱而非低於牧師的職級),我看重宣講與教導的職事。我被堂會、機構、神學院、教育與社福團體、個人或其它社團等邀請於不同場合作分享。 筆者基本的職分不是堂會,乃是機構;我有一般教牧同工的工作時間;凡於工作時段之內所作的任何授課、講道、...
-
2020年10月22日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