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來,同我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歇一歇。」(可六:31a,和修本)
這段日子,香港人正在處於紛亂中,教會好不了多少;教牧人員亦正面對教會前景的不確定,在牧養與帶領上,擔子不輕,更多時候是忽略自身的怠倦,實在需要適時調整事奉的步伐,休息再上路。
近日,拜讀畢德生的著作《靈魂的牧者:在紛亂的世代中,重新找回牧養的使命與呼召》,顧名思義,教牧就是牧養人們靈魂的牧者,「治癒靈魂就是以聖經為導向,並由禱告形塑的關顧,致力於照護個人或團體,無論是在神聖或世俗的環境中。從事治癒靈魂的工作,它是定意要在核心的事物上下工夫,專注於最根本要緊的事。」(頁78)
在這些日子,想到一些教牧(包括筆者在內),在領導乏力和牧養張力中,正在疲累和耗盡的邊緣,受到大環境主導及別人的期望等影響,不知不覺間這份治癒靈魂的技藝於「當今牧師的例行工作已經離此何等遙遠。」(頁77), 變得失色與倒退。
誠然,我們大概都知道,過於忙碌對自己不好,也明白不要被行事曆支撐我們生活的優次,問題是我們看得自己太重要了,又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對不?
對於筆者而言,除了機構恆常事工,亦有來自不同宗派、機構及堂會的邀請,有講座、講道及營會等等,也會安排與不同教牧面談,或被找上門談合作,習以為常的口頭禪:「真係忙碌!」。畢德生在第二章〈不忙碌的牧者〉提醒我們,忙碌是否因為虛榮心作祟,為要證明自己的重要;其實也是懶惰,讓他人決定我該做什麼,而不為自己作出適切的決定。當然,這亦因為我們沒有看到真正關鍵的工作。
畢德生提出,禱告、傳道和傾聽才是他的關鍵工作。「禱告生活不是在匆忙中完成」、「我需要沉浸在經文裡」、「牧師的傾聽需要不忙碌的從容,即或只有五分鐘」。是的,若能看見關鍵之所在,「忙碌」而不忙亂,有助我們在閒話家常中,觸摸別人的靈魂。「選擇治癒靈魂,乃是决意要從事物的核心下手,在那個地方我們最像自己,我們的信仰和親密關係也在那裡滋長。」(頁84)
近一年多以來,筆者承擔起更重的責任之餘,工作量自然不會比之前少,在逐步調適當中,難免時有疲憊,但亦有得力的時候,問題是怎樣找到平衡與節奏,作關鍵之事。誠如畢德生所做,留有空間善待自己,禱告、閱讀和健步,從靜中得力。
來,讓我們在煩亂中,到曠野去,歇一歇!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