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牧言:「2024香港教會普查」發布之後 ——現況、定位、未來
- 梁國全傳道
- 5月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路上都要認定他。」
(箴三:23,《和合本修訂版》
「2024香港教會普查」發布會完成至今已經六周了。
筆者在此期間忙於接見不同教牧和人士,亦有好些邀請,希望筆者解說相關數據和分享是次普查結果帶來的啓示。其實,今次教會普查的數據不難掌握,然而怎樣整合從香港教會的具體處境提出方向和想像,也有挑戰。
至今,筆者收到大致三方面的反應和個人觀察如下:
大多數人認為香港教會過去五年的情況,與各人的估計雖不中亦不遠,教內引起好些回應和討論例如離堂現象。而神學院、宗派和堂會亦紛紛閱讀簡報的數據,進行解讀;有堂會訂購一定數量,分發執事和同工隊,深入了解不同層面的趨勢,為未來宗派和堂會的發展策略與分工,凝聚共識。
有人提出觀察,由於今屆教會普查數據截至2024年3月31日,之後一年(即2024年4月至今)的堂會崇拜等聚會已逐漸回復人流,而且亦有新朋友到來。這反映移民潮已明顯緩和下來、虛實崇拜的結合已成慣常、堂會教牧流動的衝擊亦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應經濟和堂會狀態,人手和發展需要重整,未常不是好事。當然,上述「回復人流」情形仍有待觀察。而國際教會的崇拜等數字仍在收集中,回卷率至今比華語教會還極低,我們在努力跟進中。
至於今年神學院收生方面,肯定是近年來最為嚴峻的一年,相信好些規模較細的神學院越來越艱難。而基督教機構方面,做好翼鋒教會的角色,事工發展能做到配合教會發展,極具挑戰。經過2024年經濟難關之後,迎來2025年全球經濟進一步動盪,神學院和機構未來的經濟衝擊更大,也同樣面對領導傳承一直潛在隱憂。
或許,有人認為宗派、堂會、神學院和機構均需要「自救」?是的,但,教會群體是彼此共生的有機體,彼此關顧和相通;探索教會未來的發展,是眾人的事。「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雖然是一個隱喻(metaphor),卻是表達了教會與基督之間的一種真實、客觀和救贖性的生命關係,是一種可以親身體驗的關係、因著這共同在主裏的關係、聖徒可以彼此相通。」(頁139,《教會、使命與聖禮》)
2025年要走的路仍有大半年,既然教會整體處於「低谷」,我們何不再思自身定位,凝聚人心,探尋變革之路?!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