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時勢牧言:教我如何去相愛?!

近日接觸不同人士,不約而同談起信仰群體彼此相愛的實踐經驗。而近年香港教會因著種種情況,信仰群體出現撕裂尤為嚴重,關係未及修補、傷痕未得醫治、創傷猶在,隱隱作痛。然而,衝突中實踐真誠團契,彼此從操練相愛中成長;不讓愛心被濫用,寬容不縱容,極富挑戰。


「因此,請珍惜每一位可能與你產生人際張力的人為你提供的練習機會。他們可能是你的父母、子女、朋友、同事。當他們像是誤會了你,或做了一個小小的冒犯行為時,你就練習『想深一層』。當你發現自己錯怪了孩子,或叫同事失望,要道歉時,就練習『走前一步』,道歉多一點。當你打算原諒孩子的過失時,也可以『走前一步』,展示多一點笑容。當你的朋友像是對你的友善態度不瞅不睬,就練習『等多一會』。不是很多人被家具壓著時,能憑甚麼書本理論自救。但如果你每天都有運動,生存機會總是會更高的。」(頁225,《相愛又相爭》)


早前與好幾位教牧午餐,席間談到他們在牧養上遇到的人際張力,涉及一些核心領袖的領導作風、重管理輕關係,影響同工隊的士氣之餘,更談不上實踐坦誠溝通,發現原來彼此之間並未有足夠的信任關係。


另一牧者分享自己的辛辣經驗,他牧會過程中發現信徒之間不和,並沒有妥善的溝通,大家只在背後說對方不是,不但未能為這些衝突創造疏通的條件,更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於是他勇敢指出當中不健康的狀況、不理想的溝通、不符合聖經的教導。而他亦坦然承認作為牧者的自己,並沒有足夠的承載力,去實踐相愛。慶幸,在真誠的氛圍下,相爭的情況降温,相愛的關係漸有改善。


又有一位弟兄告訴我,他和一些信徒對另一「人盡皆憎」的信徒極為不滿,更不願意與那人互動,相愛的實踐實在遙不可及。或許,以人性或情慾來看,自己也是人,對於在眼前不可愛的人難有力量去愛。然而在「教會是罪人的家」這說法之外,教會群體更是「蒙恩的罪人」,透過耶穌基督,我們可以從悔悟中,經歷聖靈的導引與更新。


「當罪惡的爭鬥發生時,教會領導者應該呼籲以禱告、禁食、悔改,重新恢復謙卑與愛心的態度……可以經由文明、有建設性的方法處理。若不這麼做,信徒們就選擇彼此相咬相吞,上演了一齣『肉體的情慾』的戲碼。」(頁28,《你們若相咬相吞》)


我們擁有無數的衝突解決策略和方法的知識和技巧,可是到了當事人是自己的時候,其實並不容易付諸實行。事實上,不少人因為教會的相爭而受到傷害,也厭倦彼此之間的虛偽而選擇離開。就讓我們好好操練,「想深一層」、「走前一步」及「等多一會」,藉此磨鍊自己的生命,在相愛又相爭的信仰群體中,實踐出來。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