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教會群體關係,便想起近年教會出現的撕裂情況,關係破損、失卻信任。忽然,腦海浮起「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和修版)當細味這經文,深感踐行挑戰巨大。我也勾起自身教會早兩三年前一幕幕的困局,過程中,學謙卑自省、學倚靠仰望神,慢慢體會神對教會的憐憫和恩典。
對群體關係的想像,要數韓國教會《馬鈴薯湯教會》的故事,這書我至少看了三次。這書表達弟兄姊妹在這教會感受到主裡的愛與幸福,我看了後感驚訝。書中更描述了崇拜結束後離開路上的一個情境「會友們會互相握手、擁抱、表達弟兄姊妹之間的愛,常常差不多有二十分鐘之久。」註1 我每次閱讀也相當感動,原來教會關係可以這樣美。
彼此相愛不放棄
活在大時代,基督徒和教會如何踐行信仰,如何為主作見證,也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我腦海裡便馬上想起耶穌復活升天前、向門徒說出的吩咐:「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談到教會為主作見證,我卻思考一個問題:「何謂教會?」
我近年多談教會的本質,教會是要展現上帝道成肉身的拯救,並要為基督作見證。這裡所指的教會特質,便不只限於使命、宣教或佈道,教會還要體現上主的復和與醫治。教會活出主的真理,以致能為主作見證,陳關韻韶老師說得好:「我們要認清一件事:我們的世界病重了,神容許人類群體裡的叛逆、自義、鬥爭、紛亂與撕裂像惡疾一樣爆發出來,要叫歌舞昇平的社會、教會一同回轉 …… 當信徒群體在人看來不可能的情況下能彼此相愛時,復和的福音便不再是空談,而是看得見、摸得到的真理。」註2
追求成為真誠的群體
我們會明白肢體相處之道,是渴望追求坦誠相待的主內情誼,而表裡不一、缺乏真誠、誠信偏差等行徑,卻窒礙了關係上的建立與進深。確實地,弟兄姊妹作為基督的身體,互為肢體、彼此聯絡、坦誠相交,這些元素是信仰群體需要擁抱的。
然而,將自己真正的面相向人敞開,甚至認罪、認錯,這是不容易的事,甚至有人感抗拒。靈修學家傅士德(Richard Foster)就此作出一個具體的描述,「認罪是艱難的靈命操練,因為我們太習慣將信徒群體視為聖徒的團契,而忘記了它也是罪人的團契……我們不願意向人揭示自己的失敗和軟弱,因為好像只有自己還未踏上通往天堂的康莊大道。所以我們將真我隱藏,只以謊言與虛偽的面具示人。」註3 傅士德說出了一個現實,就是我們期盼和高舉要成為「成聖的群體」,然而我們忽略甚至忘記了我們都是「罪人的群體」,其實我們是一班需要尋求主救贖和醫治的群體。
攜手重建信任
你認為「信任」(Trust)對於一個教會或機構重要嗎?有人形容,信任是團隊的心臟。可想而知,一個地方失去信任,結果是摧毀性;如果團隊內有信任,結果是建立性。但我們要問的問題,就是團隊及成員如何增添信任,而不是減少信任?派屈克‧藍奇歐尼(Patrick Lencioni)在 《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 團隊協作的五大障礙》指出,一個具信任特質的團隊有以下特徵 註4 ,而這可以是我們學習追求的方向:
1. 承認弱點和錯誤;
2. 願意尋求別人幫助;
3. 接受別人提出對自身職責範圍的問題和意見;
4. 在得出結果以先,不要假設對方必然有問題或有罪;
5. 願意向人提供回饋和幫助;
6. 欣賞和發揮別人的才能和經驗;
7. 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要議題上,而不是爭權奪利上;
8. 毫不猶豫地向人道歉,也接受別人道歉;
9. 期待與人商討,並願意有團隊性的合作。
歸根究底,信任的建立也是每個成員生命的轉化。假如群體充滿猜疑、驕傲、嫉妒和爭競,斷不能建立信任,相反,假如我們能夠互相欣賞,承認不足軟弱,坦誠相待,看別人為重要等,信任的出現絕對是有可能的。
最後,我想起一個阿富汗宣教工場的見證,令我感到彼此相愛的見證是有可能。這個宣教團隊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成員的文化背景不同,彼此間有差異,更會為工作意見不同而爭論,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卻又能真心地彼此關顧扶持。見證中有這樣的一句表達:「當地人出名敵我分明,所以就算一個家族裡面都可以四分五裂、不相往來,族群之間更加是充滿仇恨和撕裂,對他們來說,一個可以彼此包容饒恕的群體,是超乎想像卻又極其吸引!」註5
盼望我們在這撕裂與不信任的世代中,整個信仰群體一同追求活出彼此相愛、互為彼此的合一見證,榮耀主聖名。
(此文原刊於第90期《使命與領導》,2025年1-3月)
作者為深恩浸信會署理堂主任
註解:
梁炳武:《馬鈴薯湯教會》,張雅惠、劉永愛譯(新北市:校園書房,2014),頁48。
陳關韻韶:〈新約群體:愛的本質、盟約與印證〉,收《鑄人以道:中國神學研究院40周年院慶講道集》(香港:證主,2015),頁207-208。
傅士德:《靈命操練禮讚》,黃大業譯(香港:FES,2017),頁158。
Patrick Lencioni, 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2002), pp.197.
陳關韻韶:〈不再平面的平信徒〉,收《反思‧協作 : 神學教育新想像 : 中國神學研究院四十五周年文集》(香港 : 中國神學研究院,2021),頁5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