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周年感恩特刊:一起織網!
- 余振達博士
- 11月11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我能夠參與在「教新」的工作中,與疫情不無關係。疫症促使了不同基督教機構結連,以1+1>2的精神一同服侍社區,當中認識了國全兄,及後更有機會在「應對時勢」及「時代僕人」領袖培訓系列中,接待一眾參加者,到本機構的前線服務點,彼此認識、分享心志、一起織網!
我在過去幾年認識了不同服務機構,有受資助的基督教社福機構,也有以信心奉獻支持的小型組織。縱然大家有其差異的處境、文化和挑戰,在經歷疫情和社會變遷之中,「服侍坊眾、見證基督」總是大家走在一起的最大公因數。社福機構提供了現成的地區服侍平台,地區教會應是最入屋的鄰舍網絡,若主許可,大家走在一起建立緊密的社區網絡,更能進深服侍街坊身心社靈需要。
除了是分享服侍理念以外,訪談也是相互鼓勵的時刻。記得其中一次,我邀請了一位同工分享她與地區教會協作的經驗,她坦然分享道:「其實我初期也不知道應如何開始,我只是將我在教會成長中所見所學的,應用出來!」我相信當時在座牧者也會將這點滴存在心裡,不單為這位同工感恩,也察看到透過各人在教會辛勞的牧養工作,差遣弟兄姊妹帶著使命在職場見證上主。
「你認識你所在社區的社福單位嗎?」我往往以這提問在分享作結。無論是建立鄰舍關係,或是主內結連,這都無疑是織網的重要第一步。
(作者為香港神託會行政總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