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十周年感恩特刊:細水長流,結伴同行


張慧玲老師(右一) 
張慧玲老師(右一) 

感恩主使用「教新」陪伴我事奉的成長。我受惠於「教新」第一個十年(1985-1994),在九七危機下受鼓勵謹守崗位受訓並作傳道職事。我參加總幹事余慧根牧師親臨的地區教牧團契,又在教牧退修營得靈修指導。「教新」第二個十年(1995-2004)期間我是進入香港神學院教學,「教新」在胡志偉牧師領導下不斷應對時局變遷,反思教會牧養及文化,同心面對新面貎,擴闊堂會的天國使命,成為神學教育的伙伴。我獲邀第三個十年(2005-2014)加入董事會,跟前輩學習。「教新」以師徒式方式支援領袖,提供以培育靈命和提昇事奉兼備為重。為堂主任、初職傳道和牧養青年的牧者提供貼身的訓練,適切地支援領導傳承,增強領導力;為長執籌辦適切時代的專題,裝備他們以整全的天國視野考量堂會決策,帶領堂會健康發展。最近這十年(2015-2024),不論社會或教會都迎來更多樣的變化或困難,我見證了神賜更新、更大的恩典,讓「教新」領導層可以順利傳承,總幹事梁國全傳道傳承胡牧師,而董事會也順利地有美好的董事更替。國全傳道帶領「教新」反思教會牧養新模式,聯結新的領袖,同心面對艱難,裝備應對時勢的新僕人。


「教新」活於變化中,也能堅持不變。


(一)時代變遷,教會不斷更新、成長。「教新」四十年來應對不同的時代需要,探索教會新路向、倡議新關注、和提供新的培訓。我們尤其關心中小型堂會的領袖需要,對教會文化及事奉觀念不停有深度反省,對時代的變遷和堂會的需要身同感受。「教新」和堂會的領導都要適時轉換,既要更替,也要傳承。


(二)「教新」不變,堅持與牧者連結

  1. 堅持求真和普查——每五年用心籌劃教會普查為要掌握教會的部份面貌和發展軌迹。讓堂會領袖可參考作檢視,提供點點照明前路的燈光。

  2. 為教牧和長執加增領導力——「教新」看重教會更新的核心,關心領袖們的疲乏,願與他們同行。所以不懈地支援教牧和長執等領袖,促進堂會更新。

  3. 堅持開放對話——虛心聆聽各方好友的經驗,促進對話和交流。

  4. 連結關係——總幹事都是善於與牧者埋身交流的好牧者,與教會一起追求更新。「教新」不是教會,也不是傳福音機構,而是運動。我們的角色是橋樑,四十年來沒有偏離使命,在香港多元的事工中,發揮聯繫和結網作用。


主的恩細水長流,延續不斷地使用我們這微小的服侍,陪伴教會成長。願主繼續使用「教新」與香港教會同開拓新路。榮耀歸於三一神!


(作者為本會董事﹝2005至今﹞、香港神學院聖經及實用神學科副教授)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