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我們的母語不是謊言

  「後真相」年代,半真半假資訊隨處可見,有政府官員更反智地以「政治正確」代替「常識判斷」。當在上掌權者不斷以謊言作洗腦式教育,我們有責任辨識與斥破,尊重真理,敢說實話。

  聖經十誡的第九誡清楚教導我們:「不可作假見証陷害人。」(出廿16),史密德(Lewis Smedes)於《祇是道德》(Mere Morality)說明「神禁止說謊 - 因為它是人類溝通的毒素,是信任的破壞者,而且對我們的鄰舍而言,是非常的不人道」(313頁)。整本聖經明確表明一切謊言來自撒旦,NIV譯本這樣翻譯 : When he lies, he speaks his native language,廣東話可譯 :「當佢講大話個陣,佢其實係講緊母語」(約八44);人的罪性使我們容易自欺欺人。

  要作尊重真理的門徒,表明我們的母語不是謊言,我們可從三個層次來踐信 : 斥破謊言、尋求真相、敢說實話。

斥破謊言

  《箴言》多次提醒信徒,「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十二22);「義人恨惡謊言;惡人有臭名,且致慚愧。」(十三5);「作假見証的,必不免受罰;吐出謊言的,終不能逃脫」(十九5)。「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弗四25)。

  謊言背後是欺騙。當有人問路時,我提供了錯誤的方向,我後來才發覺,這個錯失不是「說謊」。但我不喜歡你,我故意點條寃枉路俾你行,我就是說謊誤導別人了。沒有人能掌握所有資訊的準確性,講得不準不是問題所在,謊言的判斷在乎我們內在的動機。當我刻意隱瞞部分真相,又不清不楚地講出部分真相,為了要引導對方會按著我的指令來辦事,我這個行為明顯破壞人與人之間正常的溝通。

  謊言確實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市民不再信任政府與政客,因為後兩者慣性以「語言偽術」來欺騙人民。當滿街都是謊言時,社會必然要為此付上沉重代價,信徒自然以「陰謀論」看待所有堂會外內事件。

  初期教會首宗紀律個案,就是處理亞拿尼亞與撒非喇夫婦的罪,他們的罪不在於「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徒五2);使徒尊重門徒享有私產權,「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五4) 這兩位門徒的問題就在於欺哄聖靈(五3-4),得到的教訓從人看是嚴厲的。這個故事正好提醒所有信仰群體,上主憎惡弄虛作假,因為這會使整個信仰群體因猜疑而失掉互信,人類社會與教會同受虧損。

尋求真相

  昔日,德國納粹政權為了推行「反猶政策」而不斷宣傳抹黑,鼓動德國人民相信猶太人就是國民的死敵,指責猶太人是德國所有問題的禍根,包括一戰戰敗。這種歪曲對猶太民族的論述,經過鋪天蓋地的宣傳,不少德國人逐漸認同與接受,於是大規模殺害猶太人的行動,乃依法辦理。

  「客觀事實被個人立場淹蓋。即使假消息一次又一次被『踢爆』」,都仍有大部份人相信這類資訊。很不幸,處於後真相年代,科學也不能倖免。」「後真相年代的特徵,是人只訴諸情緒,只選擇自己想聽的話去相信,真實的數據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場行先。就算有經核實的消息出現,選擇相信的人仍然會相信扭曲的事實。」〈「後真相」年代:當真相變得不再重要〉

  群眾因缺乏知識而易受誤導,知識分子有更高的道義責任,不是默許謊言的散播,乃是斥破謊言的虛假。可惜政治與權力的現實,有時受過高深教育的知識分子,反而更為名利而出賣真理,為了奉迎在上,就會歪曲事實。事實與判斷,常會出現混淆,有時會因為對實況的不掌握而作出誤判。如美國布殊政府於2003年攻打伊拉克,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會威脅其它國家。後來發現這些宣稱其實是失實的。

  薩義德(Edward W Said)於《知識分子論》這樣評論 :「在我看來最該指責的就是知識分子的逃避;所謂逃避就是轉離明知是正確的、困難的、有原則的立場,而決定不予採取。」(84頁) 知識分子本著尊重知識,而非以立場或取向來扭曲事實,求真與求知同樣是基督徒要有的態度。

  有些時候,教會內部同樣存在不真實的言論,如影音使團的「方舟發現事件」(2010年),其中有誤導信徒的成分,經不起學者的考証。教會曾經反對歌白尼與加里略等天文學說,信仰不一定與科學對立。當有教會領袖同樣反智,不尊重知識,不虛心以新的知識框架來理解事物,我們同樣限制上主賜予人類的知識。

敢說實話

  現今社會,重功利而輕道義,真確有時為了權力而被擱置一旁。有權者的言論,被吹捧為絕對真理,或為指導思想。當公眾追逐工具與效益,真假界線模糊化,價值變得模稜兩可,是非難分,基督徒要認信其「真理群體」身分,逆流而上,敢於堅持「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

  教會嘗試作為「真理活現」(embodiment of truth) 的群體,我們的誠信表現於具體行動。不同神學工作者如巴特、潘霍華、依路(以祿,Jacques Ellul)、侯活士等,皆清楚指向教會本身的首要角色,就是要「敢說實話」(Telling the Truth),及「活出真理」(Living the Truth);信仰群體要忠於真理,就要暴露與指斥一切謊言,並向權勢說真話。

  信徒於所屬群體學習「用愛心說誠實話」(弗四15),真誠關係正是教會群體吸引力之所在。不少青年信徒看得出堂會內部的偽善與虛假,他/她們不期望教會領袖能對每個問題都有滿意的答案。當教牧與長執能坦誠地面對問題,不逃避,也不作權威,承認有些課題不一定有答案,就能取信於青年信徒。

  當信徒能真誠建立與上主及與人之關係,教會生活就是一群「既是罪人又是聖徒」能共同成長,一起掙扎,同悲同喜,同玩同吃,這種真摯的弟兄姊妹情誼,正是代代信徒能留於堂會且健康成長的土壤。教會要刻意培育一群「敢說實話」及「活出真理」的天國子民,這便是教會對公民社會的最大貢獻。我們禱告是「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箴三十8),因為我們的母語不是謊言 !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