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流散衝擊中靈命更新


  這段日子,港人面對流散帶來的衝擊,各方問題逐漸浮現,移民與否亦有爭議,加上社會形勢不斷出現紅線,教牧人員要承擔更繁重的牧養工作,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面對信徒間的撕裂關係及KOL (意見領袖) 文化等,一時不慎便容易落入試探,我們實在需要適時退下火線,從休息、安靜與獨處中,得力前行。


安靜有時


  《用安靜改變世界》提出,「音量較大的外向風格,依然是當今職場上的主流 …… 為安靜影響力設了路障。」(23頁)我們實在需要遠離喧鬧的城市生活,靜黙有時,創造生命重整的空間。



  早前閱讀一篇關於靜修的文章:”Why Every Leaders Needs Silence and Solitude”,當中提出實踐靜修與獨處帶來的8個好處,其意大致如下:

1. 拆斷因慌忙而來的錯亂

2. 身心靈進入休息,帶來靈命的更新

3. 讓我們知道,沒有了我或你,生活仍會如常前進

4. 有助作出適切的決定與計劃

5. 創造心靈空間來聆聽神的語話

6. 脫離世務纏身而能深入結連我們的靈魂

7. 幫助我們控制舌頭

8. 提升我們對其他範疇的關注


  文中有一則頗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人要成為修士,要進行為期廿年的苦修,過程中學習完全靜默,只容許每三年才有一次說話機會,而且限制每次只說兩個字,第一個三年之後,他到修道院院長面前來說”food bad”(食物不好);另一個三年過去,他又到院長面前說”bed hard”(睡床好硬)。再過了三年,修道院院長問這個修士,今次想講什麼,那個修士說”I quit”(我放棄了),院長卻不感到奇怪,而且早有預料,因為這位想做修士的朋友,從一開始學習修行,心裡不住的投訴,在多年裡沒有做過些應該要學習做的事情。


  盧雲神父於《喧囂中的寧靜》指出「教父提多斯(Tithoes)曾說過『朝聖者就是一個控制舌頭的人』、『朝聖之路就是靜黙之路』(peregrination est tacere)這樣的格言,同樣也表達出沙漠教父們的信念:靜黙是感知未來世界最好的方法。」(67頁)


進入更新


  看來,要學懂怎樣安靜與獨處,以乎並不容易,放下心中的慾望,對日常生活的渴求,學習專心等候,對於多言及未準備好的人,實在是一個考驗。當然,今時今日不少退修場地的膳食和設施均十分齊備,一無所缺。然而,對於繁忙的香港人,我們需要付出時間和決心,在平常生活中退下來,全然靜黙,親近上主,這是操練。


  我們若能從喧囂中靜下來,從中得到的回報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發現。在《十架門徒 ─ 斯托得傳》中,悠可細思(The Hookes)原本是廢棄農舍,斯托得團隊購下並裝修,之後成為他與團隊的佳美地,每當斯托得要從事重要的工作退到悠可細思的時候,他便能從安靜中得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艱巨任務。


  筆者成為教新同工後,每年均有機會協助靜修營的籌備及參與其中,特別有機會直接與主領導師會面,事奉有機會進入安靜,靜修中得力,更從主領者身上親獲指導,記憶深刻是太田和功一夫婦(Koichi Ohtawa & Shioko)從多次機場接送到營地的相處,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受用一生。


  「教新」一向重視教牧的靈命更新,有健康的教牧才有健康的堂會,余慧根牧師(根叔),多年來不遺餘力,先後引入白基瀚博士(Dr. Hans Burki)及太田和功一(Kochi Ohtawa)來港服侍教牧同工,讓他們從安靜中得力。今年,我們於9月27至29日舉辧「根叔、阿Bob『伴您同行』」教牧靜修營,他更協助邀請素有屬靈指導資歷的葉萬壽先生(阿Bob)一同主領,名額一早已滿,相信是次靜修活動將為每一位與會者供應美好的屬靈宴席,飽飽得著。


結語


  「學習和操練在三一神面前『靜』下來,是靈命更新的先決,同時也是教會更新的開始。」(《慧眼靈根》,3頁),讓我們進入安靜,學習獨處,在流散的日子,靈命更新!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