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時勢牧言:教會還有「未來」領袖?



  近一年來,筆者出席不同場合,離不開的話題是教會領袖流失與斷層,卻早已是華人教會關注領導傳承的課題,現時白熱化得令人擔憂,更多堂會出現「無執事」和「無堂主任」的情況。


「我教會年青人走晒喇」

「我教會沒有人肯做執事呀」

「我教會請唔到傳道人」

……


  「未來」的教會肯定不只是領袖荒問題,教會則需要在當下一刻的「未來」,真誠面對實況,轉危為機?


  問題的出現已經不是今天,只不過越來越嚴重,當然也包括教牧領袖在逆境中的無力感,並且受到很多方面的局限有關,個人及團隊領導力極為不足。我們能做什麼?領袖質素的培育,是經年累月,沒有捷徑。靈命塑造、品格建立及協作同行,更是一生之久。當然,體制與組織的老化而未能更新,新一代感到失望出走,宗派與堂會非要正視不可!


培育靈性


  談到靈命的塑造,筆者想起約書亞與提摩太。他們成為領袖,得以傳承,是從小培育,亦有師傅同行,從助手到領導。


  摩西選了不一樣的探子,有聖靈且年輕的約書亞,成為他的幫手,鼓勵他剛强壯膽;保羅於路司得遇見提摩太,看中他年青有為,具領袖質素,從小明白聖經,有好見證,得人稱讚,但也是「膽小」領袖,身體孱弱。


  當然,不是每一位領袖都是如此出眾,年青有為才值得培育。友阿蝶和循都基也是領袖,兩人亦有衝突,一時未能同心,保羅卻勸勉他們要有謙讓的心,而且要學習將掛慮交託,才能有更廣闊的胸襟,承載更多。與人同行不能高高在上的姿態,「後生仔,靠晒你,你跟我學嘢啦」,他們只會望你一眼,便敬而遠之。真誠同行與關懷只是基本要素之一。


  在領袖荒情況下,我們容易只重視培訓領袖的技巧與能力,提高產量,卻容易忽略品德及結連力與靈命等。「弔詭的是,我們對領袖的期望,除了能力(外功)以外,其他方面如品德、凝聚力(内功)等都不是課堂可以培養得來的,儘管不少書籍論到領導所需的特質時,都提及這些個人素質甚至是靈命特質,但這些都不是領袖課程訓練可以觸及的範圍。」(《關係式領導》,頁13)換句話說,全面培育領袖要兩者兼備。


協作同行


  無疑,强勢領袖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領袖要學習與不同人結連,協作中反思,不斷改善自我,提升領導力,不要再期望「大台」的出現,「老牧師」回巢救火幫忙,卻需要同行的網絡,操練「反思協作」,敢於承擔。中國神學研究院陳關韻韶老師對「反思協作」有精要的描述,「『反思協作』背後的基礎是尊重上帝的主權、判斷及時間,在這基礎之上培育一種謙卑及耐力,以致可以在挑戰與張力當中帶著恩典彼此連結。」(《反思協作》,頁49)


  過去,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倡導「使人得力的領導」,多年來推動不同領袖培訓計劃,包括「馬可」計劃(17屆)、「堂主任」訓練(30屆)、「執事學堂」(37屆)、「青少年牧者同行」(10屆)、「後繼有人」(6屆)、「跨代同行」(6屆)及「應對時勢」(即將舉行第4屆),透過課堂、小組、性格評估和個別面談、走訪及靜修營會等,提升參加者的領導與賦權,强化牧養。


  面對未來,教會領袖荒的日子,將會比想像中更嚴峻。教會若只「內望」,大興土木為「明天」,自我感覺良好,一廂情願以為「搞掂自己檔嘢」先可外望,便容易失掉整體視野。


  喜見亦有領袖願意與新一代同行,艱難中探索出路,尋求教會革新。即將完成的第三屆「應對時勢」領袖培訓,早前基督教北區華人聯會誠邀合作,表達為了領導傳承的心願,我們便決定「落區」舉行,當中12位教牧,佔8人是該教會網絡成員。雖因疫情大部分課堂要於網上進行,其後卻能實體互動,看到北區新一批來自不同堂會教牧領袖,能夠結連同行,實在是一件美事,「教新」樂觀其成!


結語


  誠然,教會需要變革力量,去除更新的阻力,搭建空間,才能留住人才。否則,青年一代的領袖只能另覓發展,我們唯有目送他們「離開」。


  祈求上主賜福香港教會,在艱難時勢中認清實況,堅持身體力行,培育生命!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此文部分內容撮錄自筆者於「『未來』的教會領袖」講座的分享,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辦)


1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