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時勢牧言:新一年、新步伐、新嘗試


「每早晨,這些都是新的; 你的信實極其廣大!」(耶利米哀歌‬ 3:23,《和修本》


  香港經歷這數年的時代轉變,有人在艱難中沉著應對,有人在激盪後蹣跚前行。香港教會同樣經歷巨浪衝擊,使命群體怎樣能逐步站穩,重拾動力,極具挑戰。


  香港教會有一千三百多間不同大小型的堂會,有些已開始在「型與形」發展方面作出想像和實行,這是好事,但怎樣調整與取捨是一個過程,更重要是信仰群體的生命與使命,能否對應情境,發揮影響力。


  《複雜應變力》在最後一章的總結一段提到,我們要在複雜的處境中看到事物有「相互連結」的關係,學習「在情境中管理」,「曾經適用或在其他狀況下適用的方法,如今並不一定能夠帶來成功」(317頁);而有美德如勇氣、堅持、放開權力及自我反思等,才能使我們輕鬆地應對。


  一年之始,我們可以先從檢視教會各方面的狀況出發,作出盤點與調整。

  1. 崇拜情況:探討崇拜是否仍是虛實進行及怎樣牧養網上群體,程序宜簡約,有時代信息的宣講,配以適合的詩歌等。

  2. 教會形態:過往是植堂或植點,如今因應時勢出現不同教會形態,堂會宜開放參考不同實踐經驗,思考教會、空間及使命之間的關係,作出變革的想像。

  3. 領導傳承:面對領導斷層,持續培育領袖,改變家長式領導,實踐同行與賦權,盡力傳承下去。

  4. 青年發展:持續學生福音工作,關心信二代,跨代牧養,培育門徒。

  5. 小組牧養:提升組長牧養能力,建立小組生活,重視屬靈追求,建立真實關係。

  6. 家庭事工:關心各家庭在各方面的適應,結連他們,一起建立家庭祭壇,信仰傳承。

  7. 靈命更新:正視信徒靈命與群體靈性的需要,做好個人靈修和祈禱生活,結連上主。

  8. 佈道動力:為未信家人/朋友的代禱,起動堂會及個人的佈道實踐,不忘使命。

  9. 職場見證:社會變遷,經濟下滑,各行各業皆不易為,關心職場信徒面對的壓力,幫助他們在逆境中回應職場召命。

  10. 社會關懷:艱難日子中,動員信徒關懷弱勢社群,服務鄰舍。繼續關心社會公義,祈求智慧,在夾縫中與民同行。

  11. 差傳宣教:差傳教育,支持本地宣教,以不同方式差遣/支持宣教士,關心普世差傳事工及代禱。

  12. 整全使命:幫助信徒認識洛桑運動及信約,教導信徒生命以傳福音、社會關懷及關愛受造世界,實踐整全使命。

  或許,上述分享是腦震盪又有點陳腔濫調;各堂的調整方案可能有很多,然而怎樣能從中再看到亮光呢?


  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的新書《移動的聖所》是一本與讀者一起30天靈命操練之旅。全書分三大部分,往內移動、往上移動及往外移動,各佔十篇,合共三十篇,某些章末有延伸研習,為較能付出時間深究課題的讀者而設。一天一小篇靈閱,有經文、分享及反思。我們不妨嘗試於教會層面配以小組分享進行,相信是不錯的安排。



  舉例來說,當我們來到神面前尋問之時,一顆謙卑之心能幫助我們看清方向,辨識「老我」等問題,帶來悔改和順服。此書第十八篇〈通向謙卑之門〉先是閱讀腓立比書二章5至11節,之後便是作者的分享,「人人追求謙卑,但謙卑委實難求。眾所周知,謙卑並非求就能得……不過謙卑可以成為生活習性,而順從上帝就能開啓謙卑之門。」(頁100),傅士德還引用祈里(Thomas Kelly)加以解說,甚有啓發;謙卑源於「神聖的失明」,譬如我們的眼睛望向太陽再轉眼看其他事物,太陽的殘像仍會停留,雖然自我的視線會被影響,但是我們不再先看自己所想,而是「因上帝而失明的靈魂,看不到自我、自損、自尊,只看到上帝旨意。」(頁101)


  踏入二O二三年,祈求上主給我們一扇「通向謙卑之門」,辨識祂給香港教會在此時此地要走的方向,邁步前行。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